禁煤,让百姓幸福指数更有“温度”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“要不是划在‘禁煤区’范围,村里接入集中供热可能还不太容易,是‘禁煤’才让我们村今年冬天实现了集中供暖,终于不用在家忍寒受冻了。”11月25日,家住榆次区使赵村的张大爷显得格外高兴。原来,张大爷身体不太好,每到冬天总感觉是个坎。可喜的是,今年市城区划定了“禁煤区”范围,使赵村作为范围内的城中村成为受益村之一,享受到了集中供热带来的“温暖”,村民们家里的土锅炉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自烧暖气下岗 生活质量提升
小雪时节已过,外面天寒地冻,市城区迎宾街东三角北关小区的曲四儿家却暖意融融。今年59岁的曲四儿摸着墙边的暖气片高兴地说:“没想到今年连我们这样的自建房都能纳入集中供热,还是集中供热好,既干净又暖和,我家的土暖气已经‘下岗’了。”
东三角北关小区有住户300多户,他们全部住在建成有20多年的自家小二楼里,家中取暖主要是用土锅炉,有的还用蜂窝煤炉。曲四儿告诉记者,过去家里烧土锅炉,一冬天花的煤钱总在3000元以上,但集中供热仅交了2400多元取暖费。集中供热省钱不说,室内温度还保持均恒,同时家里及街道上也干净卫生了许多。过去每天拉煤倒渣,回到家中额外的工作量不小,现在终于得到了解放。
众所周知,采用土锅炉或小煤炉取暖,不仅产生大量的垃圾,而且还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,特别是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煤烟中毒事件也屡有发生。在使赵村,前两年有一家因为用煤炉取暖,夫妻双双煤烟中毒,经抢救妻子保住了性命,遗憾的是丈夫却再也没有醒过来。正因此,村民们说起集中供热都竖大拇指,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提高了,真正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
记者采访中了解到,随着集中供热热源替代整合及扩网工程的实施,在市城区北至鸣谦大街、东至环城东路、南至环城南路、西至环城西路的区域内,从今年冬天开始,不管是城市社区还是城中村的老百姓,都能毫无例外地过上既洁净又温暖的冬季,他们可以在劳碌一天回家后,美美地享受到温暖的家的味道。
空气质量改善 环保成效显现
长期以来,燃煤在我市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部分,是大气污染的较大“元凶”。特别是到了取暖季,燃煤致使雾霾多发易发,给广大群众造成“心肺之患”。近年来,虽然我市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,但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及传统生活方式等制约,我市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并没有彻底改变。特别是广大农村及城中村散煤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,农户使用散煤做饭取暖等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。
为了还市民一个清朗的天空,让环境质量得到彻底改善,今年我市开展了系列行动“铁腕治污”,力度之大,少有,铁拳所向,震慑一方。特别是划定明确了“禁煤区”范围,要求规定区域内所有燃煤锅炉全面“清零”。在禁止任何单位、个人燃用散煤的同时,通过集中供热热源替代和气代煤、电代煤等方式,全面实现“无煤化”目标,为老百姓守护好“晋中蓝”,让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在这次“清零”行动中,列入集中供热热源替代的23个城中村,有12个城中村5887户已供热,其余11个城中村户内改造正在收尾。列入集中供热热源替代的44个社区共4571户,已全部完工并全部供热。
几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,数据表明,近期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有明显改善。据市环保局统计显示,从10月1日至11月19日,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.42,同比下降8.5%,其中市城区同比下降15.29%;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(SO2)平均浓度为77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31.36%,其中市城区同比下降52%;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细颗粒物(PM2.5)平均浓度为7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0.86%,其中市城区同比下降1.45%;重污染天气市城区发生1天,较去年同期减少4天。
经过“铁腕治污”多管齐下,目前,全市环保高压态势已初步形成。然而,环保工作任重道远,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思路,凝聚起环保共识,以刮骨疗伤的勇气,坚决向污染宣战,才能为老百姓守护好、建设好共同的绿水青山。
来源:黄河新闻网晋中频道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